善能解 发表于 2022-4-23 20:29:30

一个关于”茶“的古老传说

传说当年神农在山野采药时,不幸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,顿时感到口干舌麻,头晕目眩。于是,他急忙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,闭目休息。一阵清风吹来,几片绿油油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,其中一片落在了神农的胸上。说来也怪,那片树叶竟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,直奔神农的鼻孔。经不住香味的诱惑,神农随手拈起这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,没想到清香由淡转浓,且苦涩交加,随即又感觉一股清凉之气油然而生,顿时舌底生津,精神振奋,刚才的不舒服一扫而空。他感到好生奇怪,于是,便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,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、叶脉、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,便采集了一些叶子和种子带回去细细研究。
其夫人见他整天摆弄这些树叶和野果,感到很奇怪,就问他这是何物,神农随口说道:“此乃茶也!” 夫人进而细问字如何写,神农在地上写了个“荼”。经过多方研究,荼的许多药用价值被神农挖掘出来,进而被人们加工制作成日常饮品,为了区分药用的“荼”和饮用的“荼”,人们就把饮用的“荼”减少一横,命名为“茶”。

有关茶的传说还有哪些?欢迎茶友门分享哦!

遇见美好 发表于 2022-4-24 12:09:42

“吃茶去”是很普通的一句话,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。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,人称“赵州古佛”,喜爱茶饮到了“唯茶是求”的地步,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。据《指月录》载:“有僧到赵州,从谂禅师问‘新近曾到此间么?’曰,‘曾到’,师曰,‘吃茶去’。后院主问曰,‘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,不曾到也云吃茶去?’师召院主,主应喏,师曰,‘吃茶去’。”禅宗讲究顿悟,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,极平常的事物中也蕴藏着真谛。茶对佛教徒而言,是平常的一种饮料,几乎每天必饮。因而,从谂禅师以“吃茶去”作为悟道的机锋语,既平常又深奥,能否觉悟就靠个人灵性了。

异域花香 发表于 2022-4-24 15:37:20

我也听到一个小故事,话说在宋徽宗时期,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,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为满足帝皇大臣们的欲望,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,制作也越来越“新奇”。根据《苕溪渔隐丛话》记载:宣和二年(公元1120年),漕臣郑可简创制一种以“银丝水芽”制成的“方寸新”。这种团茶色如白雪,故名“龙园胜雪”。郑可简即因此受到宠幸,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。后来,郑可简又命其侄千里赴各地山谷搜集名茶奇品,发现一种叫“朱草”的名茶。他便将“朱草”拿来,让其子待问去进贡,果然也因贡茶有功而得官职。当时有人讥讽说“父贵因茶白,儿荣为草朱”。郑可简等儿子荣归故里时,便大办宴席,热闹非凡。宴会期间,他得意地说“一门侥幸”。此时侄子千里因“朱草”被夺正愤愤不平,立即对上一句“千里埋怨” 。

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22-6-27 22:13:35

相传在东山的山脚下生长着一颗神茶,树干有几人粗,枝繁叶茂,直入云霄。但因山势陡峭三面都是悬崖峭壁,很少有人能下到悬崖下边,只能远远观望。相传很多在东海打鱼的渔民,在海上时常能看到神茶树的倒影。

有一年,山脚下村里得了一种瘟疫,很多人因为没有钱治而死去。一位去山上寻找药草的农民,在山上遇到一位老人,老人问其是否为了村里的瘟疫。老人给了村民两片叶子,让其回村后用锅煮水让患者服用就可痊愈。回村后把村里人都聚集起来,找了口大锅,把两片叶子放到锅里煮,还没煮开锅就有一股清香传出,每个村民都服用一碗,第二天村里人的病就都好了,后来人们看到锅里煮的两片叶子,原来是两片茶叶。村里人都认为这是神茶树救了大家。所以,很多神茶树的传说也就传了开来,还有说喝了神茶叶煮的茶,可以百病消除长寿等等。

后来引来了很多外地人来寻找神茶,其中一位南蛮子。传说他来之前就提前备好了用麻凝成的绳子,带了一条狗,在山顶固定了一个木桩,把麻绳的一头拴在木桩上,人抓住麻绳向悬崖地下爬去,但刚爬了没一会悬崖上的狗就不停的叫。南蛮子只好爬上来,一看麻绳拴住的木桩就被扒了出来。有从新把木桩固定住向下爬,没一会狗有疯狂的叫,上来一看栓麻绳的木桩又被扒了出来。反复几次最后南蛮子好不容易下到了下面,但狗狗却在悬崖上疯狂的叫。

最后南蛮子在神树低下捡了两片茶树叶返回。从此神树也再没有出现过。现在的东山虽然还在,但已经是面貌全非,当年的陡崖峭壁也已经不复存在,而神茶的故事去依然在老一辈人口中相互传颂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一个关于”茶“的古老传说